近年来,内蒙古自治区通过科学选育优良品种和优化饲料配方,大力推广圈养牛羊模式,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益,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在品种选育方面,内蒙古依托本地丰富的牛羊遗传资源,结合现代生物技术,重点培育了适应性强、生长快、肉质优的优良品种。例如,通过引进西门塔尔牛、荷斯坦牛等优质种牛与本地蒙古牛杂交,培育出抗寒耐粗饲、产肉性能高的新品种;在羊的选育上,则重点发展乌珠穆沁羊、苏尼特羊等地方优良品种,并通过基因筛选技术提升其繁殖率和肉质。这些优良品种的推广,有效提高了牛羊的生长速度和出栏率,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。
饲料科技的进步是圈养牛羊效益提升的关键。内蒙古针对当地气候和饲草资源特点,研发了多种高效饲料配方。一方面,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玉米、青贮饲料和秸秆资源,通过微生物发酵、氨化处理等技术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;另一方面,引入苜蓿、燕麦草等高蛋白饲草,优化日粮结构,满足牛羊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。饲料添加剂如益生菌、酶制剂等的应用,进一步增强了牛羊的免疫力,减少了疾病发生,降低了养殖成本。
圈养模式的推广,不仅缓解了传统放牧对草原生态的压力,还实现了养殖过程的精细化管理。在圈养条件下,养殖户可以更精准地控制饲料投喂、环境温度和卫生防疫,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牛羊成活率。据统计,采用科学圈养模式的养殖场,牛羊出栏周期平均缩短了15%-20%,每头牛羊的净利润较传统放牧提高了30%以上。
未来,内蒙古将继续深化饲料科技研发,加强品种选育和养殖技术培训,推动圈养牛羊产业向标准化、规模化方向发展,为保障国家肉食供应和促进牧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。